《人民日報》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其分量不用我多贅述,隻要是中國人都門清。
這份報紙讀久了,不難發現它的重量級文章基本上都有一個很特別的署名,比如“任仲平”、“鍾聲”、“安平”等等。
很顯然,這些“署名”都具有深刻的內涵,那它們究竟是代表什麽意思呢,估計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

第一、人民日報文章常用署名背後含義
先說一個重量級的,任仲平。
此名諧音“人重評”,意為人民日報重要評論,隻在史詩級事件裏出現,一年下來大概隻出現幾次,每次發出的評論差不多都是萬字左右。
比如此次建黨百年華誕,人民日報發表重磅文章《百年輝煌,砥礪初心向複興》,署名便是任仲平。
在人民日報社裏有個專門的小組負責撰寫“任仲平”的稿件,他們有時一篇文章要寫上幾個月,稿子會反複審核,文章雖長,但每一句話都很重要,可謂字字珠璣。
何振華,諧音“如何振興中華”,主要就重大事件發表凝聚人心文章,引領國人認知,汶川地震、奧運聖火傳遞等大事件的係列評論,基本都是此君現身。

《人民日報》任仲平的100次現身
柯教平,諧音“科學教育評論”,主要在科教領域發出權威聲音。
國紀平,諧音“國際評”,人民日報社國際部評論,2005年推出,一般就國際重大事件發出中國聲音,闡述中方立場和觀點。
任理軒,諧音“人理宣”,人民日報理論宣傳部署名,2011年一篇《理性看待當前的社會公正問題》引發全國強烈反響。
仲組文,仲組軒,中共中央組織部評論文章。
鍾理軒,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
鍾政軒,中央政法委。
衛民康,衛生部。
望海樓,人民日報海外版。

人民日報新大樓,不遠處就是央視
除以上常用署名外,人民日報中還時常出現有兩個重磅署名,鍾聲和安平。
第二、鍾聲和安平是什麽意思?
鍾聲,意為“中國之聲”或“警世之聲”,刊發內容一般是人民日報對國際形勢方麵的重要評論,最近一段的內容幾乎都與中美關係有關。
據說這個欄目美國參眾兩院的外交關係委員會以及各國外交部門都很重視,主要是可以從中及時看到中方對某些外交關鍵問題的態度,當然中方也是在通過它向海外傳遞一些我們的立場和傾向。
所以各位如果對國際形式較感興趣,不妨多看看鍾聲的文章,認識會深刻很多。
“安平“這個署名是在2020年10月15日才第一次出現,當時人民日報第7版刊發了一篇重量級文章——《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告台灣情治部門書》,其中署名便是安平。
此文正義凜然、措辭嚴厲,尤其是文中一句“勿謂言之不預也”,在當時引發了極大關注,而安平此名的含義也引起了廣泛猜測。

人民日報“安平”署名
台灣台南市37個行政區中有一個區的名字叫“安平”,而此處也是台灣最初開發時的起源地之一。當初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便把台灣當時之名“大員”改為“安平”,並在此處設立鄭氏王城,所以不少人猜測人民日報署名“安平”的寓意,或是來自於此段曆史。
“安平”這個名字是否真有此含義在內,我不敢確定,我隻能告訴我所了解到的真實情況——安平,為國家安全部的文章署名,諧音:安全部評論。
由此可見,人民日報的文章署名含義其實並不神秘,它們都是來自中央機關以及人民日報社內部各部門的諧音。
這些個“諧音”慣例之所以今天還在沿用,主要還是因為人民日報的某些考慮。報社希望通過此方式來提醒讀者們注意,這些署名文章是從什麽部門發出的,它所針對的範圍和領域屬於哪些方麵,以便讀者們能結合署名背景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發出的本意。

毛主席為人民日報寫的報頭
在人民日報所有文章署名裏,身份真正神秘的是“權威人士”這個名字。
第三、“權威人士”究竟是誰?
1946年5月延安的新華社稿件裏,這位“權威人士”第一次出現。
其中提到一句“美國權威人士認為......”,此後“權威人士”之名頻頻在人民日報的評論或報道中現身,可以說各個建國後重要曆史時期都有“他”的身影出現。
早期出現的“中共權威人士”由於筆風、語氣、用詞都與毛主席相似,因此不少曆史研究者認為此“權威人士”很可能是主席的化身,或者至少也是黨內很高級別的領導。
2015年和2016年這兩年間,人民日報密集刊登了3次問答形式的“權威人士”專訪。
第一次是“權威人士”解讀中國整體經濟狀況,第二次是“權威人士”闡述“供給側改革”,第三次則談到了“房住不炒”以及“經濟進入L形增長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
這3次訪談闡述的內容都非常重要,對當時甚至現在的中國經濟發展都具有指導性意義,可見“權威人士”是確實是權威。

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權威人士
那麽“權威人士”究竟是什麽身份呢?
答案:不清楚。
人民日報海外版的記者公眾號“俠客島”倒是作出過推測,認為“權威人士”現身的前提是“某件大事很重要,需要由高級別領導出來發表看法,但又不方便挑明了說”,所以“權威人士”的現身說法,是為了給某件已經或很快將發生的大事“定調子、給信心、找方向”。
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者認為“權威人士”並不是指具體某個人,而應是某個或數個國家部委的“集體智慧”共同發聲。
不管怎樣,每一次人民日報中出現“權威人士”的身影,其意義都是極為重大的,有關“他”的訪談也好、評論文章也罷,都建議細細讀之並深入理解學習才是。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隻有先緊緊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後麵才有可能真正走在時代的潮頭。
文/夢醒錦官城